English

一部教育史比较研究的力作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钟启泉 我有话说

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三卷本著作《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这部著作由我国资深教育史家张瑞王番教授、资深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教授任总主编,汇集我国教育史学界、比较教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历经5年精心研究而成。这部著作本着“比较中西、会通古今”的理路,在教育史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细究起来,本书具有如下典型特点。

(一)以史为经,不落俗套;问题为纬,重在比较。以往我们所熟悉的通史或断代史,多是把史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大事长叙,小事短说,在作者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百无一漏地进行阐述,这更像是一本流水账,给人的印象是面相呆板。虽然本书还是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论述,但不是单纯地叙述历史,而是选取了问题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以横向比较为主,把中外大体上同时代发生的、具有可比性的教育思想或制度进行比照,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教育视野。

本书的比较研究同样是独具匠心、不落俗套的。其基本思路是找准“比较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刻明透。本书重点选取了在中外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育家及其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制度等方面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比较,如“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比较”、“中西课程六艺与七艺源流”、“杜威与胡适、陶行知、陈鹤琴”等等。其长处在于比较,抛弃了以往的史纲只罗列史实让读者去自行判断的方式,不忌讳作者自己的观点(无论偏颇与否),把作者的观点作为参照,让读者去加以评判。如“《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比较”(古代卷第七章),作者从各个侧面把这两本中外经典名著作了比较,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思想与观点。再如“全民教育”一章(现代卷第五章),作者详述了全民教育提出的国际背景及其目标、与人口的互动关系、中印全民教育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比较,作者充分阐述了自己对全民教育的研究观点。可以说“以观点驾驭史料进行中西比较”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立足中国实际,洋为中用;立足当今现实,古为今用。研究外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本国实际,促进国际交往。研究古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汲取优良传统,服务当今现实。本书在以问题形式的论述中,做到了对中外教育的客观分析与比较。作者在阐明了中国历代教育的优点的同时,也详尽分析了其缺陷;在汲取外国教育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让读者感到作者并不讳疾忌医,而是相互补充、各取所长。如“中西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古代卷第十三章)一章中,指出了两种教育观“疾虚谈、讲实效、尚科学、重习行”的共同特征,也指出了西方功利主义的“个人本位”和中国功利主义的“社会本位”之差异,这使我们明晰了中西两种相似的教育思想同与异、各自的优缺点。

本书不仅比较合理地处理了“洋”与“中”的关系,而且也合理地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本书从两个方面做到了古今的会通:首先,在对古代教育史的研究上着重对那些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生命力的教育传统进行剖析,而不只是面面俱到地描述教育史实;其次,对当今国际化时代人类教育所面临的许多重大课题与挑战(如教育技术现代化、STS课程与中国理科课程、多元文化与教育等等)非但不回避,反而进行了出色的颇有见地的研究,使这部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具有开创性。

总之,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将对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发展作出其独特贡献。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